#1416 FFmpeg下载解压好了,cmd里用ffmpeg -encoders | findstr nvenc也验证成功了,但是重新软件后视频输出控制里依旧没有 h264_nvenc 或 hevc_nvenc ,只有264/265编码里的264和26

216.227* Posted at: 2 hours ago 👁18

FFmpeg下载解压好了,cmd里用ffmpeg -encoders | findstr nvenc也验证成功了,但是重新软件后视频输出控制里依旧没有 h264_nvenc 或 hevc_nvenc ,只有264/265编码里的264和265

9 Replies

这个问题通常是因为 pyVideoTrans 没有正确检测到您的 FFmpeg 版本或硬件编码器。请按以下步骤解决:

  1. 检查 FFmpeg 路径配置:

    • 在 pyVideoTrans 中,进入 菜单 → 工具/选项 → 高级选项
    • 确保 自定义 ffmpeg 路径 已正确指向您新下载的、支持 NVENC 的 FFmpeg 可执行文件(例如 C:\ffmpeg\bin\ffmpeg.exe)。
  2. 重启软件:

    • 设置完路径后,完全关闭并重新启动 pyVideoTrans 软件。
  3. 验证软件内检测:

    • 重启后,再次检查 视频输出控制 区域。如果配置正确,264或265视频编码 的下拉列表中应该会出现 h264_nvenchevc_nvenc 选项。
  4. 如果问题依旧:

    • 请确认您下载的 FFmpeg 版本确实是 官方构建版本 或明确标注支持 --enable-nvenc 的版本。
    • 在 pyVideoTrans 的 高级选项 中,不要勾选 强制软解码,这个选项会强制使用 CPU 编码。

如果以上步骤仍无法解决问题,请提供 pyVideoTrans 根目录下 videotrans/logs/ 文件夹中的最新日志文件,以便进一步分析。

挨个一个个视频和同时批量处理很多视频,整体速度会有区别吗

是的,会有显著区别。

批量处理速度更快,因为 pyVideoTrans 采用了多线程流水线架构。

工作流程对比:

  • 批量处理: 多个视频可以并行进入不同的处理阶段。例如,当视频A在进行语音识别时,视频B可能正在翻译,视频C可能正在合成。这充分利用了系统资源(CPU、GPU),整体吞吐量更高。
  • 单个处理: 视频需要串行完成所有步骤(识别->翻译->配音->合成),下一个视频必须等待上一个视频完全结束后才能开始。这会存在大量的“等待”空闲时间,整体效率较低。

例外情况:

  • 当您处理单个视频时,软件会在语音识别和翻译完成后暂停并弹出字幕编辑窗口,允许您手动校对。这个人为交互的时间会远大于软件自动处理的时间,因此感觉上“更慢”。

建议:
对于不需要人工校对的批量任务,直接使用批量处理功能会快得多。对于需要精细校对的重要视频,则使用单个处理模式。

那我是在选择视频的时候多选,还是点后面的文件夹选项,这两个操作有区别吗

有区别,具体如下:

1. 选择视频时多选:

  • 操作:点击 选择音频或视频 按钮,然后在文件选择对话框中按住 Ctrl 键逐个选择多个文件。
  • 特点:这种方式允许您精确选择特定几个文件进行处理,灵活性高。

2. 勾选文件夹选项:

  • 操作:勾选 选择音频或视频 按钮下方的 文件夹 复选框,然后选择一个文件夹。
  • 特点:这种方式会自动处理该文件夹内所有支持格式的音视频文件(包括子文件夹内的文件,如果也勾选了“包含子目录”)。适用于处理整个项目或整理好的大量文件。

核心区别总结:

  • 多选文件:用于手动指定一批文件。
  • 选择文件夹:用于自动批量处理整个目录下的所有文件。

建议:
根据您的需求选择:

  • 如果只需要处理某几个特定的视频,使用多选
  • 如果需要处理一整个文件夹里的所有视频(例如一个课程的所有章节),使用文件夹选项效率更高。

我处理一个视频,速度就很快,为什么批量处理的时候,速度就特别慢,

批量处理速度变慢通常是以下原因造成的,请逐一排查:

  1. 资源争抢 (最主要原因)

    • 现象:当多个视频同时进入需要 GPU 加速的 语音识别 阶段时,会争抢有限的 GPU 显存和计算资源。
    • 结果:每个任务的识别速度都会显著下降,导致“1+1>2”的效果,整体完成时间反而变长。
    • 验证:打开任务管理器,在“性能”选项卡中观察 GPU 的“专用GPU内存”和“3D”或“CUDA”使用率。在批量处理时,这些指标会持续处于高位。
  2. 网络或API限制

    • 如果您使用了在线的翻译渠道(如Google、OpenAI)或配音渠道(如Edge-TTS、Azure TTS),这些服务通常有请求频率(QPS)限制
    • 批量处理会同时发起大量请求,很容易触发限制,导致请求被拒绝或延迟,需要等待和重试,从而拖慢整体速度。
  3. 硬盘I/O瓶颈

    • 批量处理时,软件需要同时读取多个原始视频文件,并在不同阶段生成大量的临时文件(分离的音频、字幕、配音片段等)。
    • 如果您的硬盘(特别是机械硬盘)读写速度跟不上,就会成为瓶颈,导致所有任务都在等待数据读写。

解决方案:

  1. 限制并发数 (最有效的办法)

    • 菜单 -> 工具/选项 -> 高级选项 中,找到并设置 “同时处理任务数” 或类似的并发控制参数(具体名称请根据您的软件版本确认)。
    • 建议:将这个数值设置为 12。这会让任务排队执行,虽然单个任务速度回到最快,但避免了资源争抢,总耗时可能更短且更稳定。
  2. 优化渠道选择

    • 翻译/配音:尽量使用本地渠道或没有严格频率限制的API。
    • 语音识别:坚持使用本地的 faster-whisper
  3. 使用高性能硬盘

    • 确保软件和工作目录(包括临时文件夹)位于SSD硬盘上。

请优先尝试 限制并发数 的方案,这通常能立即改善问题。

同时处理任务数没有找到,你能再帮我查查吗

根据对官方文档和软件原理的搜索,pyVideoTrans 目前没有名为“同时处理任务数”的全局并发控制选项。您遇到的批量处理变慢问题,需要通过调整各个处理阶段的并发数来解决。

以下是具体的调整位置和方法,请进入 菜单 -> 工具/选项 -> 高级选项 进行设置:

  1. 限制配音并发 (最可能的原因)

    • 找到 “配音调整” 区域。
    • “同时配音字幕数” 的值改小,例如从默认的 5 改为 12
    • 同时,可以适当增加 “配音后暂停时间/秒”,例如设为 12,以降低对TTS服务器的请求频率。
  2. 限制翻译并发

    • 找到 “字幕翻译调整” 区域。
    • “传统翻译每次发送字幕行数”“AI翻译每次发送字幕行数” 的值改小,例如改为 1
    • 同样,可以增加 “翻译后暂停时间/秒”

工作原理:
批量处理时,多个视频会同时进入翻译和配音阶段。如果这些阶段本身的并发数设置过高,会导致大量任务同时争抢网络资源(在线API)或CPU资源(本地TTS),从而引发排队、等待或限流,造成整体速度下降。通过降低这些阶段的并发数,可以减轻系统负担,使流程更顺畅。

请优先调整“同时配音字幕数”,这通常是瓶颈所在。

Post Your Reply
Open source and free maintenance is not easy. If this project is helpful to you, please consider making a small donation to help the project continue to maintain and update.

Donate: https://ko-fi.com/jianchang512

Trending Questions